河北文明网 唐山文明网 
姓名 雷贺兰
事迹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
时间 2015年5月

雷贺兰,女,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华岩东里普通居民,她心地善良、品德高尚,尊老敬老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“和谐”的要义。她的事迹感人至深,被市誉为“敬老好儿媳”。      

1970年,雷贺兰与丈夫结婚到部队后,她主动提出将在辽宁农村老家生活的婆婆和未成年的小叔、小姑接到部队来共同生活。几年之后,他们有了自己的一双儿女。丈夫刘生本是二等伤残军人,生活自理有困难。雷贺兰是抗战烈士遗孤,她生下十几天,父亲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了,是地下党组织和唐山民政部门供养她大学毕业。结婚后,她不仅要坚持每天完成班上的本职工作,而且还要肩负赡养婆婆、哺育儿女和照顾小叔、小姑的责任,全家人的吃穿住行、柴米油盐等全部由她一人承担,加上两个孩子还要喂牛奶,这对于月收入不到百元的小两口来说,支撑这七口人的生活开销,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。然而,雷贺兰夫妇互敬互爱,相互支持,齐心协力,克服重重困难,使一家人生活得有滋有味。她以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的美德善待婆母,事事时时处处为婆婆着想,家里有一口好吃的,也在婆母嘴里。她总是单给婆婆做些可口的饭菜。婆婆爱吃鱼,一年到头饭桌上鱼不断;婆婆想吃肉,她就单给婆婆做;婆婆想吃饺子了,她就经常给婆婆包饺子……婆婆每顿饭都有单独的可口饭菜,真正做到了婆婆想吃啥,她就给婆婆做啥吃。为保养婆母身体,她让婆母每天早晨吃两个核桃、六个大枣、一个鸡蛋、半斤牛奶;每天睡前,用热水让婆母泡脚、洗澡;婆母有风湿病,怕凉,她就保证一年365天家中有热水让婆母用;婆母要求百年之后回老家,与已故的公公合葬,她出资一万元在大连公坟为婆婆购买了墓地,婆婆见了照片,高兴得合不拢嘴,逢人便说:“我掉进福坑里啦!”,“我什么心思也没有了!”

三十八年过去了,现在,她们家已四世同堂,老婆婆九十多高龄,身体硬朗;小孙女和外孙女也积极上进、健康活泼;女儿和儿媳相处如亲姐妹,一家人和睦相处。 居民们都称她为“敬老好儿媳”,多次被评为区、市级先进,她的事迹多次被媒体在全市进行报道。

都说当婆婆的礼数多,可不。儿媳妇嫁过来就一直跟她过,她们没红过一次脸,待儿媳胜过亲生女。雷贺兰儿媳是一名教师,常年带高三毕业班,儿子由于工作经常到外地或各县区去,家里老老小小全由雷贺兰一人料理。早晨,她总是五点多就起来,早早为儿媳做好饭,让儿媳能够吃上热乎乎的饭菜,肚子暖暖地去上班。由于高三毕业班要上晚自习,儿媳常常要晚上10点以后才能下班回来,她不仅要照料孩子睡觉,而且还经常强打精神等着为儿媳开门。儿媳早晨走得早,顾不上叠被子,她就为儿媳叠被子、整理床。儿媳换下的衣服来不及洗,她就为儿媳洗衣服。她们婆媳俩年龄相差很大,按说应该是有代沟的,但是雷贺兰总是紧跟时代步伐,让自己的思想尽量紧贴年轻人,让两代人之间的距离近乎为零。婆婆的和蔼、宽容、关爱、体贴让儿媳在家里非常放得开,丝毫不拘束,有什么话,都愿意跟婆婆唠叨唠叨,不痛快的时候也可以毫不掩饰地向婆婆倾诉一番。雷贺兰总是耐心地为儿媳解开心结,让她心情愉快地面对一切。儿媳的同事们都十分羡慕她遇到了一位好婆婆,称赞她太幸福了!儿媳在单位也逢人便讲:“要不是有婆婆照应,我哪能有这样的好家庭,有这样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,婆婆待我太好了!”

雷贺兰用朴实、真诚的情感,无私奉献的爱心,敬仰长辈的孝心,展示了新时期妇女的新风尚,谱写了一曲在新时代弘扬传统美德的赞歌。

Copyright © 2012-2015 路北文明网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唐山市新华东道55号 联系电话:0315-3724062
冀ICP备12015101号-1 技术支持:文豪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