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老人操控电动轮椅遇到上坡难以攀爬,正在巡视的网格员们立即上前,合力将电动轮椅推上坡顶。这是记者在路北区翔云道街道青青家园社区走访时看到的一幕。
老人是社区居民周大爷,今年91岁,其侄女告诉记者,“老两口都是耄耋之年,儿女在外地,平时多亏了社区的照顾,让子女们安心干自己的事业。”
在青青家园社区,这样的暖心瞬间还有很多。社区书记王曦说:“社区是个大家庭,我们实实在在服务,促进邻里和睦,努力把好事办好,小事办实,实事办在居民心坎儿上。”
网格管理,谱写社区服务新华章

“如风雪中送炭,似寒冬里暖阳”“为民排忧暖人心,抗击疫情护人民”……在青青家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角,挂着一摞鲜红的锦旗,每一面锦旗都记述着一个感人的故事,表达着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感激之情。
“疫情封控在家,孩子的奶粉断货了!”今年3月我市因疫情封控20多天,社区一位居民在社区微信群内发布了求助信息。经了解,孩子才5个月大,与爷爷奶奶封控在家,父母不在身边。了解到情况后,社区工作人员立即在周边展开摸排,最终了解到裕华道某店铺有同品牌奶粉。然而时值封控期间,店铺未对外营业,工作人员又辗转联系、协调,最终从该店铺购得奶粉,解决了居民一家的燃眉之急。“谢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帮助我给孩子找来了奶粉,我现在出不去,在这里感谢你们对孩子的帮助,你们是我们的贴心人!”居民在微信群中对社区的服务连连称谢。

无独有偶。一名5岁女童在家玩耍时不慎将头磕破,由于处于封控期间,无法协调负压救护车。面对紧急情况,社区组织志愿者在做好二级防护的基础上,驾车全程开车窗护送受伤女童及家长赶往医院紧急就医。后续每隔三天都需要换药,社区协调医务人员上门,帮助女童换药。疫散云开之日,女童家属将一面鲜红的锦旗送到社区,对社区为民排忧的暖心之举表达谢意。
王曦介绍,青青家园建立了以社区书记为网格长,由6个网格、14个子网格、55名网格员构成的完善的网格体系,通过FM自动排查系统、一键报警系统和“住这儿”APP,提升网格管理科技化水平。居民通过网格实现了“多域联通”,即信息在网格采集,需求在网格发现,服务在网格开展。特别是疫情期间,社区依托网格化体系,网格员全员核酸采集中设岗定责,确保秩序井然、采样迅速;落实“人头对人头”工作机制,全面掌握网格内重点人群管控、外来人员登记、来唐返唐人员报备等信息,明晰台账;利用数字化管理效能,精准对居家隔离人员、行动不便人群提供“送检上门”“送菜上门”服务,在落实疫情防控政策的同时,做好物资保障和心理疏导工作。“我们的网格管理分类处置各类问题,可以解决的即刻处理,需要协商调解的,社区发起恳谈会,重大矛盾纠纷上报街道,召集相关责任部门研究解决,确保化解到位。”王曦说。
便民服务,打造平安温暖新家园

歌声飘扬、诗词激昂、纸墨飘香。7月20日午后,青青家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飘来阵阵歌声、朗诵声,活动室欢声笑语,居民正在开展文化活动。“我们一起唱歌,朗诵诗词,还有书法展览,大家在一起活动,丰富了文化生活,也增进了邻里感情。”一位参加活动的居民说。
丰富的文化活动增进感情,贴心的便民服务提升暖度。
在居民楼下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前,一位居民停放好电动车,连接好充电线,通过手机扫码,开始给电动车充电。该居民表示,以前看到过很多电动车在楼道、室内充电发生爆燃事故的报道,触目惊心。“小区安装了室外充电桩,大家在户外充电,这样更安全。充电时手机扫码计费,方便又实惠。”该居民说。
王曦介绍,为根治楼内电动车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,社区宣讲建设电动车棚安装充电桩的必要性,以及电动车楼内充电的危害,最终经居民议事现场投票通过。目前,社区设置公共充电桩80个。此外,小区智能门禁设置监控点位547个,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。 |